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党建研究

党建研究

“位”不在高 有“为”则上 ——对新时期党小组组长担当作为的思考

时间:2020-10-12 16:34:07 来源: 点击数:935

党小组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石,加强和创新党小组工作,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要重视建强党小组、发挥党小组作用。党小组组长作为联系支部和党员群众的桥梁,在机关党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对新时期党小组组长如何担当作为应该有更加理性的认知。

强化价值认同,做守土有责的“当家人”

改革开放以来,受社会结构分化、价值观念多元、党组织自身建设相对滞后等因素影响,党小组作用出现一定程度的弱化和边缘化,导致党小组组长普遍存在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底气不足等现象,在履职尽责上缺席缺位。因此,要充分发挥党小组组长的作用,首先必须帮助其厘清身份认知,增强价值认同。

从党的历史传统来看。党小组建设始终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党初期,党明确提出在党内建立小组。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各小组组织,为本党组织系统,训练党员及党员活动之基本单位,凡党员皆必须加入”。此时,党小组是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存在的。随着党员队伍不断壮大,迫切需要建立更加有力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1925年1月,党的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规定,在基层党组织中建立党支部,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同时,也明确规定“支部人数过多时,得斟酌情形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设组长一人”。至此,党小组不再是党的一级组织,而是党支部的内设单元,继续发挥作用。1927年“三湾改编”和1929年古田会议明确了“党支部建在连上,党小组建在班组”的党建原则。1945年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同志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党小组问题进行专门阐述,“在党的支部之内,将党员编入若干小组的办法,是应该采用的”,并强调“许多工作如开会、解决问题和学习等,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而不必都以支部为单位来进行”。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党小组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稳步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新时期的使命任务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不断巩固发展,党小组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党员队伍迅速壮大,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191.4万名,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增长约20倍。从整体上来看,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但是党员成分呈现多样化态势,在严把入口关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在这一背景下,抓实建强党小组,依托其直接联系党员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小而精干”的优点,对党员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政治修养的“小班化”教学,把党员队伍打造成一支党性修养好、纪律规矩强的钢铁队伍,成为基层党建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从根本上讲,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决不能上面九级大风、下面纹丝不动,也不能力度层层递减、逐级跑冒滴漏,而是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根竿子插到底”。党小组就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底”,承担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每名党员的重要职责。

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看,作为党的领导体系的“神经末梢”和基层组织的“细胞”,党小组不仅始终拥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而且迎来了大有可为的“明媚春天”。作为党小组的“当家人”,党小组组长要增强政治敏锐性,抓住时代机遇、勇于自我革命,积极转变“有名无权”传统观念,坚定“党管党员,党管干部”的做事底气,树立身份自信、增强执行力,心往高处立、脚向低处行,用实干担当种好自家“责任田”。

强化理论武装,做基层党建的“明白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党小组组长只有夯实知识储备、提升专业修养、做到“理论上清醒”,工作上才能抓住本质精髓、保持正确方向,引领好党小组。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小组组长要重点抓好3个“学”。

一是学党史、抓本质。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小组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为进一步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党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央和国家机关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若干规定(试行)》等党内法规相继出台,对党内政治生活进行了操作性很强的制度规定。作为直接组织者,党小组组长还必须从“术”走向“道”,做到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经验有清晰的认识,以深刻把握党内政治生活的精神实质。比如民主集中制的精髓是什么?组织生活会、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如何组织才能达到红脸出汗、锻炼党性的效果?解决好这些问题,党小组组长需要从党的发展历史中寻找思想源头、标准参照,才能组织党员干部原汁原味地过好组织生活,不至于走味变形、沦为形式主义。

二是学哲学、找方法。重视哲学思维、善用哲学方法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系列重要论述的一大鲜明特色,也是他对党员干部提升政治能力的基本要求。哲学是智慧之学,内含着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更是党小组组长高质量开展工作的一把思维“利剑”。因此,面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党小组组长要加强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克服“本领恐慌”。比如面对当前党小组工作缺乏吸引力的现状,党小组组长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反对本本主义》,学习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了解党员诉求,让党小组工作开展更接地气、更有章法。

三是学政策、明方向。党小组组长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密切关注前沿动态,深入学习研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党中央的最新决策部署以及关于基层党建的相关党内法规,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以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助力行动上的推陈出新。比如,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国家机关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若干规定(试行)》《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小组工作规则(试行)》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工作时间之外政治言行若干规定(试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加强学习研究,掌握精神实质,深入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党小组建设的具体举措并推动落地,跑好落实各项工作部署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实干创新,做深耕岗位的“开路人”

作为离党员最近的党组织负责人,党小组组长需要更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更接地气的工作方法,在当好“党费收缴员”“会议记录员”基础上,坚持群众立场、创新工作举措,将思想自觉和理论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努力成为党员干部成长的“贴心人”和“助推器”。具体来说,党小组组长要做到坚守“一条主线”,培养“三种能力”。

“一条主线”,即树立融合党建理念,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这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党小组建设提供目标导向。在具体工作中,党小组组长要牢牢把握这一主线,以助力业务工作、助推党员成长为出发点和旨归,统领党小组各项工作开展。如在开展政治学习、思想教育等活动时,要兼顾党员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能力提升两个方面,适当增加业务学习内容,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有效破解“两张皮”难题,切实增强党小组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种能力”,即调研能力、创新能力、总结提炼能力,这是党小组组长站稳岗位、创新工作的必备素养。其中,“调研能力”是指党小组组长要把工作做在平时,脚要勤、腿要跑,切实转变“坐在办公室看材料”的传统工作模式,深入党员干部队伍,充分了解组内每一名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听取意见诉求,同时加强对党小组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对“自家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工作开展备足第一手资料。“创新能力”是指面临新形势新问题,党小组组长要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充分发挥主动性,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形式,努力打开工作新局面,创建特色品牌,激发党员内生动力。比如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党建”成为基层党建新模式,但是如何才能做实、走心,而不仅仅是“穿新鞋走老路”,需要党小组组长加强实践研究,以人的智慧为技术赋能,让信息技术真正为党小组工作插上“翅膀”,走向丰富性、便捷化。“总结提炼能力”是指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念理论的能力,很多党小组组长党建专业素养和理论论证能力不足,“做得远比写得好”现象普遍存在,这导致很多好的经验做法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在创建党小组建设品牌时遭遇理念瓶颈。因此,党小组组长要善于在总结中反思、在提炼中提升,实现“务实”与“务虚”的有效结合,进而从实干型走向专业性,带领党小组建设走向更高层次、提升到更高境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党小组建设是整个基层党建的基础,党小组组长的政治站位和综合素养则是党小组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引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小组组长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加强自身建设、克服“本领恐慌”、提升能力水平,为充分发挥党小组的“桥头堡垒”作用提供坚强支撑。

(作者单位:国家外汇管理局机关党委)

相关感兴趣文章